何謂修佛

修佛,無疑的是為了成佛

修佛的過程,也就是修心的過程,修佛修的是心;修道是修正道;修行則是依佛法的路線去行持去實踐。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是修心法門,每一門都是為成佛而設的,其中不論是禪、是密、是律、是法相、是淨土,都是對應世上不同之人的根基而設的,在本質上這些宗派之間是無別的,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有區別之處是眾生自己的分別心造成的。

密宗和淨土對比

密宗是以手結印、口誦咒、意作觀而得與法界的「三密相應」,以此獲得加持,獲得諸佛法界的能量,得以速得成就的。而淨土宗中行人真正的傳承是手結印、或合掌(蓮花掌印) 、口誦佛號(與阿彌陀佛咒語同義)、意作觀想阿彌陀佛身放八萬四千種光,每光出八萬四千尊佛,各個相好光明,具足蓮花、法幢、傘蓋(見《觀經》)。如此修法亦是與極樂世界之阿彌陀佛「三密相應」,也是「瑜伽法」。故認真修此法亦可成就。所差的是灌頂加持力量和密傳,故在速度上有所不同而已。但淨土比之密宗相對卻穩當得多,如乘飛機雖快,卻比乘牛車危險大得多一樣。修各法門皆可成佛,但在速度上有差別,差別差在知見與修法上,而不是差在目標上。如目標上有差別,就不可能修任何法門都能成佛了。

怎樣才能確保所修之法是成佛之法

首先應皈依三寶,發誓永不皈依外道邪師、邪法。並發自利利他的菩提大願。沒有菩薩的救度眾生的大願是不可能修成佛的。修佛最重要的一條在於發心要發菩提心、出離心,沒有這兩種心,修佛就毫無意義。

修佛之前,必須要有佛的知見

當然在自己沒有智慧之前,要認真學習佛經與諸大德論點,真正懂得佛法的精髓所在,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見,否則儘管修的是佛法,也必落外道邪見,一落邪見,所修之法也必變成邪法,其成果也必成邪魔無疑。「修行」的原意即是修整自己的思想、行為。讓自己的正見越來越多,越來越堅定,智慧也會越來越高,任何外道邪見都不能動搖其心。

正確的抉擇目標

學佛就是想透過修佛而達成成佛的目標。成佛對某些人來講是遙遠的目標。因而有些人想先往生到天界,或僅是為下一世在人間修佛打個基礎而修,成與不成無所謂。有些人留戀人世的生活,想既能在人間享受,又能死後去極樂世界消遙快活,不肯以犧牲今生的享樂換取成就之果。像這些行為,修佛斷然不可能成就。想要成就!真的發心要成佛!就要認準目標,使想做所做無別,捨去外道的修法和對人世間享樂的無止境追求。

抉擇所修之法

有了目標,下一步就是選擇用何種「交通工具」來達到這個目的地了。佛法有禪、密、淨土等宗的修法,關鍵不在於哪一宗「好」與「不好」,佛法都是為眾生的解脫而設,沒有哪個法「不好」,關鍵是在於自己與哪一宗有緣,能在哪一宗中找到有成就對自己負責的師父,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抉擇善惡業果

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和人格。這一點對修佛的人來說很重要,佛為人類精神上一切善行的代表。佛弟子不僅僅是修佛的法,對佛陀的偉大無私的人格,與一切為眾生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也要學習仿傚。在修佛法的過程中,就有修正自己人格的作用。如所修之法得到了正加持,就會在修過一段時間之後,產生「正加持相」。

「正加持相」

表現為自己的心更加慈悲,性格更加和順,更能捨己為人,更加寬宏大量,更能忍辱負重,更謙虛,對生活中的名利享受更加淡洎…………等等,良好品德應能與日俱增。

「邪加持相」

反之,如得到了邪加持,魔加持,或知見錯誤,就會越修越邪。表現為通過一段時間的修持後,人格更卑劣,心胸更狹隘,脾氣更暴惡,更貪圖名利與享樂,更加是是非非、不能容人,更自私,更虛偽,更狡詐,更狂傲………. 。

此為「邪加持相」。或發現自己通過一段時間的修行之後,心情不是變得穩定、平靜、舒暢、遇事放不下,愈加煩惱,甚至顛三倒四、思緒混亂,就應加以分析:是知見問題,還是所修之法選擇錯了,還是修行上有錯誤,還是自己的品德問題,還是發心問題,還是業力魔障問題,是佛菩薩的考驗,還是天魔的擾害,或其它什麼問題。具體分析之,對証解決之。

修佛修的是心,是心做佛,不是嘴或其它什麼做佛

在《戒定慧基本三學》中有一篇《定道資糧頌》,是黃教的必修課。講的是入道修定的資糧問題(基礎條件) 的重要性:修行人若不積累福報、智慧的資糧和懺悔業障的資糧以做修法的基礎,縱然修了無上大法也不會有成就。《定道資糧頌》中講了修佛的人,要對自己的言行中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每每在做檢討。這包括了平常時侯每一個念頭一出現,就立即發現它是對的還是錯的,好似用兩個杯子,一個杯子盛白豆(善念、善行),一個杯子盛黑豆(惡念、惡行) 。應該在一剎那間,就能分清黑白善惡言行。凡是善的,無論多小,都應努力去做;凡是惡的,無論多小,都發誓絕不去做。對所做的一切都要立即檢查哪些是符合戒、定、慧的,哪些是貪、瞋、痴的。長此以往,心修順了,福德也會積攢多了,才有了成佛的本錢。

發心修行的人,就要按佛的教誨

日常生活當中要經常檢點自己的人格對照自己的言行,行、住、坐、臥、育、樂,生活、工作,布施、忍辱、持戒,為別人行善行都是修行。絕不應坐禪時是修行,下座後盡情造業。進廟見神佛是善念,出了廟門就惡念叢生,挖空心思去幹壞事情。修佛如果一心只知追求神通感應,追求最高大法,不將自己的心時刻與佛相應,與法界「共振」,與佛法界同步,不去把修心的基礎打好,修法非但無益,反而有危險。須知法愈大,魔愈高,障礙愈大。 只要將小聰明的貪、瞋、痴、妒、慢、疑等毒心調到大智慧的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上去,何時調整好了,就修成就了。調整,就是修法,沒有正確的修法也是不能成佛的。

好人格,具足清淨戒,廣泛聞、思、修,發菩提心,這才叫修佛。

修佛要 精進專一

無論佛法之中的哪一個宗派,就應一門深入的精進修行。世上的任何一門學問都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能夠學好的。修法的人應拋棄一切無意義的世間的應酬與享樂,將主要精力放在修佛上,要制定一個目標,力爭剋期取証。如閉關、打七…….. 等等,這都有很大好處,集中時間精修比平時散修更有益,心能長時間定下來,不易散亂,成果會更顯著。

人間處處可修行

行人無論在哪裡,在幹甚麼,心中都可不離修持,扶老攜幼,助人為樂,都是善行,都可積聚福報。

以戒約束自己的言行

修佛人如欲剋期取証收效,應守諸戒:

(一) 力行十善。

(二) 念誦時須一心繫念真言、佛號,不得攀緣他事。

(三) 真言須字字正確,不得以依稀彷彿之譯音讀之。

(四) 念誦聲音,勿太緩、太急、太高、太低、太大、太小,中間不得與他人共語。

(五) 持誦真言,務須專一。

(六) 不起驕慢之心,常存慈悲大念。

(七) 從上師處受得真言,不應濫授別人。

以上為修佛人應注意事項。如放任自己,不遵諸戒,不但修無所成,而且還會造下新的惡業,不可不慎。

修佛是一整套的心理、行為的修整過程

修佛絕非僅僅是打坐、唸咒、練氣才稱之為「修佛」,手拿唸珠才能唸佛。修佛練功是全方位的,不是表象的,為何有的人同是從師一人,同時苦修,而成就卻截然不同呢?原因不只是根基問題,這和發心、知見、人格、德行、精進…,,,等都有著極重大的關係。

現在許多人不重視這些基礎問題,只求「大法」,須知法愈大,魔越重。如業力深重,心魔猖獗,邪見叢生,又無大發心、大根基、大智慧、大悲心,就很容易著魔出險。所以佛陀將成佛的無上大法列入了「密宗」之列,並立下了學法必須有灌頂、傳承的規矩,又造下了許多與之相應的「加行法」以作基礎之資糧。目的都是確保修法人能夠穩步成就,不出魔障。

「一樹開花滿樹紅,到頭結果幾個成?可恨庸才多無用,可嘆奇才不多生。」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上師難遇今已遇」

唯有老老實實地實踐佛的教誨,去身體力行地修行,才能自豪地宣稱自己在「修佛」。

 

2 Replies to “何謂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