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佛法修行最重發心

所謂發心,即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發的願。即是在認真研究了佛法的理論之後,從內心產生的主觀意識。它是建立在個人對宇宙一種正確的認識之上,非迷信盲從之舉。

無論是顯教或是密教,它的核心皆是一個「菩提心」的問題;修佛法的人若離開了菩提心,即是走上了邪路,即是遠離了最終目標,即是破了根本大戒。

菩提心是每一個立志修佛之人的根本

沒有這個根本,修法就如同煮沙作飯,壓砂求油。對於密宗行者,沒有菩提心即違犯了密宗根本戒。沒有菩提心諸佛菩薩及上師們不會給予加持,故絕無成就。可見其重要之極。

「菩提心」這個詞對於修佛者並不陌生,可是卻沒有幾個人知道甚麼是菩提心?修行人若不懂甚麼是「菩提心」,怎能說自己了解佛法?

何謂「菩提心」

菩提乃覺悟之意,覺悟的心叫菩提心。其中包括大悲心、大願心、大智慧三點。

大悲乃佛法的根本,這絕不僅僅是「心眼好」的境界。修佛之人就是要學習佛陀的那種悲愍一切眾生的精神,不能事事只圖為自己著想。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不論眾生是否與自己有緣,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都給予救助,而且為了眾生勇於犧牲自己,此為「無緣大悲」。故密宗行者多先學觀音法以培養悲心,才能修其他的法。有了觀音法的基礎,再修其它的本尊法才能與其相應。

大悲心是對冶瞋心的根本方法

對眾生的仇視、加害,從根本上違背佛的教導。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必須先學會忍辱,心情永遠平和,樂於幫助別人。真正的大悲心不僅僅是有個善良的「好心眼」,而是建立在修証諸法空性的基礎上產生的廣大智慧。若証得大菩薩的空性,即可覺悟到法界本是一體的,無內無外,無人無我,眾生皆是平等。每個眾生的法性皆是廣大無邊的,它可包容宇宙中的一切眾生。所有的眾生都是自己的眷屬。因為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有同一佛性。在同一法界中,我們的法性是相互溶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證到了這個境界,就能破除「我」、「法」二執,就會証得大空性,就會產生「同體大悲」,同時也就得到真正的解脫。

空性的本質即是大悲

所以,證得了空性的人必然是大悲的。僅以這一點,就可以判斷修行者是否是真的証得了大空性,取得了大成就。如真的証得了這一步,就能將一切眾生看成自己無量劫以來的父母和未來的佛而加以關心愛護。並且不管眾生多麼對不起自己,也絲毫不會產生瞋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