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世間》:「世」代表「時間」;「間」代表「空間」。把「時間」和「空間」綜合起來,就是「世間」。「世間」有多大呢?就是代表「整個宇宙」。「宇宙」就是「時間」與「空間」。所以《佛經典》上面所稱的「世間」,就是包涵了整個「宇宙」。「世間無常」,這是一種「宇宙觀」,不是只有局部狹隘的單指我們現所居住的這個地球或生活環境而已。

《無常》:「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世俗上一切時間性的東西,這包括〝壽命〞…,實際上都是無常的,並不是具有真正實體存在的東西;而宇宙存在的空間,存在一切的事物,這包括〝軀體〞和〝財產〞…,事實上並沒有它本體的存在,都是虛假的。什麼才是真的?只有自性、本性、佛性才是真的!因為了解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能達到所謂「寂靜涅槃」成佛的境界。寂靜涅槃的境界是常寂光的淨土,既是常的,又是很寂靜的,又是無量壽、無量光的一個淨土。

「無常」是大自然的定律。今天,你若是能夠了徹「無常」的真相和道理,當下你就能獲得所謂的「真常」,因為「無常與真常」是相對待的。宇宙萬事萬物這種「無常觀」的概念,就像「生、住、異、滅」!人的成胎為「生」,從成胎到發育完成健在為「住」,一天天的衰老為「異」,臨終的死亡為「滅」。「宇宙」它就在「生、住、異、滅」之內。它會生成、它會長住、它會毀壞,也會完全滅化為虛空,滅化成虛空之後又會再生成…. .. 這一切生滅現象,都是因「緣」而「生」,也都因「緣」而「滅」,其間並沒有恆常的存在,任何現象,它的性質表現都是剎那生滅都是無常的。這「生、住、異、滅」無常觀的道理,又好像「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春天過了夏天就一定會到來,夏天過了是秋天……. 冬天過了又是春天。「春天」就好像孩童之時,人出生第一天就開始邁向老化死亡;「夏天」就好像少壯之時,正值年輕力盛;等「夏天」過了,來到「秋天」,人就開始老化,就會慢慢變成老人;人一旦老化,器官開始就會故障衰敗,甚至生病、死亡,此正是「冬天」的來臨;冬天過了,春天又來了。「宇宙大自然現象」其所表現出的,正是所謂的「生命現象」。所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開始就是結束,結束也是開始」,人就是在這種「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當中不斷的痛苦再輪迥。這就是「真理」!也是「真常」!我們在了徹覺知這種「宇宙無常觀」「生命無常觀」之後,了解死後就是準備再去投胎出世,車子開舊了,就是準備再去換一部新車,你就不會再怕老、怕生病、怕死!不再「喜生而厭死」,當下你就能獲得那真正的「解脫」!獲得那真正的「自在和快樂」!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上課時我常常在講:「父母在好,夫妻在好,子女在好,親友在好,大家死後黃泉路上五百年不相逢!」軀體壽命是如此!名利富貴亦是如此!世間上一切存在的人事物,如親人、如財富、如事業、如……,如浮雲、如流水、如……,不但不堅固,也會損毀。今天縱使你錢賺得再多,財富名位擁有得再多,也無法預料「無常、意外」何時會降臨到我們身上。「黑白無常」如影隨形,非常可怕。

所以佛明白告訴我們:「世間的財物都是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和敗家子五家所共有。」今天一場天災地變,一場疾病、災厄或意外,都可使你的生命財富家庭一夕之間毀於一旦;一個貪官污吏,會假借各種權勢,侵奪你的財產;強盜土匪,隨時會劫奪你的生命財富;不孝子孫,浪蕩家財,都可讓你一夕之間傾家蕩產身敗名裂。我們在了徹覺悟人生像夢一般幻化,生命財物家庭如朝露如流水如電光火石般生滅無常之後。你對人生就不會再有任何的〝牽掛〞,不會再有任何的〝悲傷痛苦煩惱〞!當下你就能夠獲得真正的「解脫」!出離苦海!

【附帶說明】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佛祖是在菩提樹下禪定四十九晝夜,戰勝天魔的威脅、誘惑,終於在最後一個夜晚克服一切,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之後,而「悟道」。佛祖當初尚末在菩提樹下證悟大自然法則以前,其實祂與你我都是陷在宇宙這種「陰陽相對待」迷惑當中,當祂觀察到「大自然的法則」之後,祂開悟了!祂知道這種「大自然的法則」若是要從「陰陽對待」束縛之中跳脫出來,〝心〞絕不可以偏重於「陽」,也不能偏重於「陰」,一定要將「陰陽、好壞、善惡…… 」種種的對待完全包容起來,只有用這種廣闊的心胸,才有辦法做到不分你我、不選擇好壞、沒有得失之心、沒有善惡美醜之分;只有用我們的心境,才有辦法在這種陰陽相對待的世界裡,獲得那真正的解脫、快樂和自在。

《國土危脆》:世間上有很多災難,這些災難沒有一刻是停止的。「世間無常」後面這句「國土危脆」,應該讀「國度」才對。在《佛經典》裡,「國度」在古印度,不是只稱印度這些諸小國而已,它是代表「一顆星球」。在前面我們有提到「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地球有十億顆的佛國度,也就是說有十億顆的星球。所以我們現在用天文科學所觀測所看到的太陽系,那裡有一顆星球名為「西方極樂國度」?「極樂國度」的「國度」,指的也是「星球」。

《四大苦空》:據圓覺經載,「四大」乃指「地、水、火、風」。我們這個「人身」就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配合父母的一大事因緣和合而來誕生。這個臨時組合出來「人的假體色身」它有「時間性」的使用期限,它不是永恆存在的,它是剎那都在變化。當這股凝聚「四大元素」的「時間性、因緣」「盡」時,也就是這股力量沒有了,我們這個〝臭皮囊〞假體色身就會「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土歸土。」各自離散一切化為烏有!

所以佛祖才會說:『世間都是無常的,宇宙萬事萬物都在「成、住、異、滅」之中,當因緣離散的時候,「水、火、風、土」就會各自歸位!』所以我們現在研究道法,其實也是在研究當這些離散的時候,僅剩的是什麼東西?有人說:「業」,有人說是:「靈魂」。「業」和「靈魂」,若是依佛家所講,我們從無始劫一直到現今所造的種種不管是「善業、惡業、不記業」。這些「業」當我們往生時會「依業受報」!若是以「四大苦空」來講,這「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剝離人體之後,它會是一種「太虛」現象,而「太虛」又是清靜不分陰陽的,但靜極之下它又會反動,所以這個「不分」,事實上,就有「陰陽對待之機」在裡面。而「太虛」雖然有「陰陽造化之機」在裡面,可是它沒有「陰陽的分別相」,是屬於佛家所形容的「清清靜靜」的那種境界。所以我們研究「四大元素」離散之後,僅剩的是什麼東西?所剩的,應該就是這種「清清靜靜」的東西。若是僅剩的就是這種東西?以「四大苦空」形容,「四大」剝離之後,「業」它是沒有依附的目標,更何況是「靈魂」!

【附帶說明】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有一段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舍利子」就是「將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給拆開之後,僅剩的那個與宇宙本源一樣的東西,我們稱作是佛性。」「舍利子」就是代表我們本來那「清清靜靜的佛性」,我們的「本來」它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我們的「本來」是這樣,「諸法的實相」也是這樣!所以你若是了解我們的「舍利子」,後面就沒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六塵」和「六識」。沒有了「十八界」,也就沒有所謂「無明起因的十二因緣」,一切「諸法」,頓時都是「空性」。

《五陰無我》:「五陰」為舊譯,新譯為「五蘊」。「陰」遮蔽的意思,「蘊」積聚的意思。這個「五陰」就是一種「蒙蔽」,五種蒙蔽我們智慧的障礙。一切眾生皆為「五蘊」身心所迷,以致生死無盡,出脫無期。「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這包括「我們四大假合組合起來的這種色身」。我們自己的「色身」稱作「色」,外面一切「人、事、物」也都是「色」。「形形色色,有形是色,無形也是色。」廣義之「色」,為物質存在之總稱。狹義之色,專指眼根所取之境。在我們這個「色身」裡面,就具備了所謂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它能夠感「觸」到「外境諸色」,感「觸」到,也就是感「受」到,這個「受」就跑出來了。

 

『受』:「我去感受到了」!就是「觸受」。透過「六根」觸受到一切的外景、一切的外色,接受到了之後,再用那些被灌輸進來所謂的「眾生知識」、「眾生知見」這些資料,去做思考、去做分別、去做取捨。所以「感受」之後就會去「想」。

『想』:「想」什麼?為何需要「想」?因為我們被灌輸進來的這些資料都是二分化的,也就是有「好、壞、善、惡 、美、醜、得、失….」這些所謂的「陰陽對待」。我們的〝心〞有了「陰陽對待」之後,就會開始〝分裂〞,〝心〞分裂!諸多的「業」,諸多的「煩惱痛苦」都會跑了出來。那甚麼叫「陰陽對待」?甚麼叫「心分裂」?譬如說:我現在「感受」到一樣東西進來,「感受」進來之後,我們的〝心〞馬上就會去做分別:「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是善的,那是惡的」「這是漂亮的,那是醜的」「這對我有好處,那對我沒有好處」……..。壞的、醜的、惡的就會「想」去根除它;好的、漂亮的、善的,就會「想」去佔有它,這就是「想」,「妄想」。我們就是用這「妄想心」,用這二分化資料,這些被灌輸進來的眾生知識來做為「要不要的依準」。壞的要排斥,好的要佔有。「想了」「思慮」之後,就開始會去「行為」。

『行』:就是「行動」。開始「行動」之後,對自己有利的,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去佔有它;對自己不利的,也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根除它。於是就會造種種的善惡業出來,所以有「行動」,就會有善惡的「業識」。

 

『識』:這個「識」簡單講就是:「你思想行為的資料庫,也是記錄你思想行為的一個單位。」我們人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就是因果識,它像一塊〝錄影帶〞。這〝錄影帶〞從你一出世開始,一直到你嚥下最後一口氣、最後一個念頭為止。它會把你一生當中所有所做所為不管是善業或是惡業全都記錄下來變成「業識」。這〝錄影帶〞所記錄下來的這些「善惡業識」,等你往生時,它會拿到「第一殿‧秦廣王」那裡的「孽鏡台」去做播放,那「孽鏡台」就像一台「錄放影機」。播放之後,你再依據這些「業識」去「依業受報」。

【附帶說明】『業』簡單地說,即是『行為』與『動念』。吾人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叫做『業』,如好的思想好的行為叫做『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為叫做『惡業』,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業叫做『無記業』。

 

而『業力』,就是「業」的力量,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眾生的業力有『非定業』與『定業』之分,「非定業」在眾生誠心懺悔的感應之下,佛可以為其暫存或轉移;「定業」則極難扭轉。誰干涉因果之事,誰就得為此承擔果報。尤其是還在輪迥之內這些有情眾生,都必須受果報的牽制,任何人、任何宗教都一樣。沒有哪位菩薩說,眾生造業只要一唸、七唸或幾唸牠們的名號,就可以脫災免難,免受因果報應之苦。

【附帶說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裡面的「行深」,什麼叫作「行深」?什麼叫作「觀自在」?「觀」!就是「第一覺悟」尾段那兩句:「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就是說你觀察世間的萬事萬象,觀察得夠深入就是「行深」,「行深」在你觀察得夠深入之時,我們的智慧就會開啟出來。為何這個「智慧」會跑出來?因為「諸法的實相」你「看透」了,而那時候「五蘊是空」的,你就了解了。所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你就能夠「照見」,就是能夠「看清楚五蘊皆空」,而「五蘊若是空」的話,所有一切的「業報力」,就「完全都無所依靠」了。「無所依靠」哪有這些所謂的「苦厄」,所以能夠「度一切的苦厄」,就是你「看透諸法的實相、了知五蘊是空的,這樣一切的諸苦都沒有了。」

《生滅變異》:我們從「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一直講到生滅變異。」這「五陰無我」後面跟你說「生滅變異」,這是「生滅法」!楞嚴經有段經文講『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這句經文大略意思是:『色心諸緣』,「色」跟「心」所緣念的;「乃心所使』,因為〝心〞,使所有的「緣法」〈緣法就是法塵〉,不論「色法」、「心法」都是依仗「緣」生的「緣」;『唯心所現』,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離開心就沒有一切的法。

 

每回上課,我常常會跟同修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萬法唯心,心\造萬法」「三界六道的顯現,都是心的化現」。「心」是「罪」的「本源」,「身」是「造業」的「工具」,你若是認真依照佛祖所教給我們的,去了知、去覺悟這「無常」的道理,漸漸的你就能從生死之中解脫出來。而解脫生死就是要獲得「永生」〈輪迴也是一種永生〉。但要得到真正的「永生」,就一定要先「解脫諸種的煩惱苦惱」,獲得所謂「真正的自在快樂」才可以。

 

《虛偽無主》:世間雖是無常,人類在宇宙之間也非常渺小,但〝人心〞呢?確是大到看能不能將整個宇宙全部佔為己有!即使人生才短短幾十寒暑生命,卻可以利用這麼有限的時間,費盡各種心機去創造無限的事業,投機追求更多的名利、權勢、榮華和富貴。人心雖貪心妄求,想把整個宇宙吞下去,卻是虛偽到一點自主性都沒有!「想長生不老,不想死,卻做不了主」「想健康長壽,不生病,卻做不了主」「想子孫滿堂,富貴連連,卻做不了主」「想事業有成,中樂透昇官發財,卻做不了主」「見人要說人話,見鬼要說鬼話,有時實在是一肚子瓦斯了,還要裝出笑容,打拱作揖」「想笑不敢笑,想氣不敢氣」「每一天的穿著打扮,很無奈的,都是為別人而活」…………. 像這些!若你仔細想想會發現:「做人實在很辛苦!」

佛祖就是發現到:無自我、無自主的人,實在是很可憐、很悲哀的!祂才會辛辛苦苦,苦口婆心跟我們說:「要找回自我,要有自主性,這樣才能獲得自由,才能活的自在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