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六度

不論顯密,欲成佛者所走的這條路必需是「六度」之路,我們欲求菩提大覺,下化五濁眾生,不可以沒有六度來自利利他,自度度他 。

心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波羅密多」即是「度」,到彼岸的意思,亦即是能度過生死苦海,即能到達快樂的彼岸,而度的方法有六種,即是所謂的「六度」。

「六度」是指那六種方法

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

有同修問該如何「修」;該如何「做」,方可快速累積「福慧資糧」,快速「積功累德」。

「做」簡單講,即「行布施」。依無量壽經講「布恩施惠」,就叫做「布施」,以福澤恩惠施予施捨他人,助人助他的意思。

「布施」是改造命運,一項最真、最實、最快的改運秘訣

「布施」在所有修行當中,在佛教「四攝法」裡,都是排第一個。「布施」在六度法門裡皆是以大悲方便為度人之宗旨。作為一位菩薩,對於渴望幫助的眾生要布施自己的財物、無畏、佛法、甚至生命。將一切眾生看成自己過去無量劫以來的父母,以布施的行為祛除自己的貧心,並以此積累功德福報資糧,這是修布施最主要的目的。

佛經曾記載,菩薩對於冤家仇人,常以慈悲心歡喜布施,是為消除惡緣及業障,對於貧窮苦難的眾生,則以悲愍心歡喜地布施,為了遠離一切苦緣,增長慈悲,對於有德行的人,以歡喜和隨順的心去布施,是為成就無上智慧,遠離煩惱,對於有恩的親友眾生,則以施捨和欣喜的心去布施,則可增加快樂向上的因緣。因此菩薩布施的對象普及一切眾生,不分彼此,同體大悲。

老子說過一句話:「你給予別人越多,自己就更富有」,布施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也是所有修行為善中最簡單,最容易下手,福德最大,方法最簡便的修行,我們知道財務都是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和敗家子五家所共有的,布施是把有形的財務,轉換成無形的福德,把不堅固,有漏,會損毀的物質,轉變成堅固而且不會損毀的,財務一旦變成了福德,就不會被人奪取而可留為來世享用,有智慧的人常覺悟人生像夢一般幻化,物財如朝露,如夢幻泡影,生滅無常,只有廣修供養,勤修福德布施,以最恭敬心去布施,去供養諸佛菩薩、供養善知識、供養一切眾生。這是自利,也是利他,不僅可廣集福德資糧,亦可去除內心的貪、瞋、癡,慳貪煩惱,增長清淨心、慈悲心及智慧心,福慧雙修,才能改造自己的命運,出離苦海。

有很多人,常認為現在沒有足夠的錢可布施,其實不然,沒有錢財,可以讚嘆別人布施,或心存善念行善事,或勸他人為善,或為他人服務,或幫人一點小忙,默默地關懷他人,這些都算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凡事心存誠懇,恭敬和樂,感恩寬恕,此即為心施,和藹可親,不要常帶「苦爪臉」「樸克臉」,樂於人親近,此即面施,不勢利眼,不見人利益,不嫉妒,是謂眼施,以身作則,善與人同,是謂身施,不妄語,不挑撥,不兩舌,不說人短,常讚美,常鼓勵人家,此是言施,能讓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就是座施,以上這幾種都是不需要花錢的布施,此種不需要花錢的布施,其福德也是很大的,所以說布施是改造命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愛好布施的人,在社會中常受人敬愛,能成就無上智慧,窮人一旦開始布施,就會帶給窮人改善的希望,運道不好的人開始布施,不久將來,必能出困解厄,佳運來到。廣行布施廣修供養可以治我們慳貪不捨的心,累積無上功德

「布施要有智慧的布施」,單就解深密經分類可分三種: 

(1) 「財務施」–有分「內財」和「外財」兩種,是一種有形的布施,施捨財務,將屬於自己的金錢財務,施捨給真正需要的人,解決別人在食、衣、住、行上的困難及需求。行「財務施」,切記一定要有智慧的布施,救急不救窮,寧可給他一根釣竿,也不要給兩條魚,而造成眾生貪念,造無量罪。

(2)「法施」–「救人先救心再度身」法施是一種無形的布施,乃是將自己的所學、智慧傳授給他人,以啟發他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幫助人格的提升,道德的精進,提高其智慧,從而使人能夠因此而得到做人處世和度脫煩惱離苦得樂的正確方法,有益世道人心,這就叫做「法施」。

(3) 「無畏施」–是一種無形的布施,解救他人危難,幫助他人免除恐怖、緊張、焦慮、挫折、危難、衝突和不安,如別人若因事困悶、沮喪,我們能鼓勵他的勇氣和信心,這就是「無畏施」。

布施是一種積修功德的方法,布施之人應存有「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之心」,就是布施時不要為了希望別人報答,或滿足自己富貴的優越感,或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布施,這都不是「真布施」。

悲智本不二不異不單獨存在

救急不救窮,寧可給他一根釣竿,也不要給兩條魚,助人首在助心,助人之心斷惡修善修持戒定慧,心轉則身轉,身心轉則窮急障礙一一消解。不要因自己的無明沒有智慧,妨害眾生的道德,造成眾生和自己更多的貪念,更多淪落低度空間,甚至極低度空間的因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