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講佛法修學分四個階段:「信、解、行、證」
先信仰其法,次了解其法,再依其法而修行,最後必能証悟道果。
佛法,所謂的佛法,「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法」指一切事物。一切事物,不論大的小的,有形的或是無形的,都叫做法,不過有形的是叫做色法,無形的是叫做心法,是宇宙存在的現象、宇宙的真理、宇宙的真象所存在的事務便叫法。佛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宇宙真理,宇宙存在的真象、現象。佛法是心法。學佛是要開智慧,唯有通過佛法的修持才能通達世間世出一切事理。通達世間世出一切事理,世出世法都建立在信心上。
佛法講「信為道元功德母」
道的意義無盡深廣,是通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單指佛道。沒有信心,任何事都不能成就;有信心,微細的善事皆得圓滿,此乃稱性的功德,所謂是:「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之建立,第一是善根,包括緣分。過去生中與善友結的緣,這一生一接觸就歡喜相信,這是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證。我們有緣聞到佛法,但若信解行證不具足,也只能種遠因,不能收近效。
宇宙有三力:自力、師力、佛力
(自力) 踏實修持,行走正道。(師力) 「上師」,佛與菩薩的化身,代表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代佛傳法,一個有証量的上師,正派好上師,他給你傳法,給你正法引導,給你灌頂加持,順便會把佛菩薩請到你頭頂上,請到你身邊來護持你修法,今天我們修行、修法效果會特別的好,就是因為一個真正有証量的上師會護持我們,加持我們,所以我們修行效果才會特別的好。尤其我們世間五大追求目標要圓滿,如果沒有一位真正有証量的上師把佛菩薩請到你頭頂上,請到你身邊來護持你修法,你再怎麼修,修多久,都沒用。 上師的加持力量是很重要的。 (佛力) 自己與上師的佛緣,祈請佛菩薩相助護持修行。
三密相應:身密、口密、意密
(身密) 身體力行,行菩薩道,確實學佛。(口密) 言語如佛菩薩,要多唸佛持咒。(意密) 心念中觀想佛菩薩的一切行誼,引為自己的外行。
三力加持,三密相應修持,其目的在於除滅罪障,減災離病,增福添壽,速証無上菩提佛果。
今天我們修行學佛如果有一個有証量的上師它把佛菩薩請到你身邊請到你頭頂上,你再依上師所傳給你的法去修,佛菩薩再護持,你就可以快速成就。所以學佛修行其真正的原理跟作法完全在一個加持力量,加持力量是很重要的。但想要獲得上師和佛菩薩的加持與護持力量,信心、發心和立願是蠻重要的。
發心立願是學佛的根本
發心立願可以堅定信心與毅力,可以增長菩提心、提昇信仰,使我們的道德、人格臻於至善。能信就是緣成熟了。我們常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緣?就是能信。能信,表示緣成熟了;不能相信,就是緣沒成熟。所以佛度眾生,一定是度能夠相信的這些人。
佛家跟其他宗教不相同,其他宗教信了就可以得救
佛法「信」是表示可以入門。「信」了之後一定要「解」(理解)。佛法所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解」就是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理解之後,才修行。所以「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礎上。在理論沒弄清楚、方法也不懂的時候,怎麼能「行」呢?這種「行」就是「盲修瞎練」,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是有理論的基礎、正確的方法。「行」最後的目的是要達到「證」,「證」才是真正得受用。什麼叫做「證」呢?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得著、統統融合了,這就是「證」。
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證」
「信」,要相信自己,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本來成佛、信自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信自己真性被染污,只要我們把染污去掉恢復自性,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如果常常覺得:唉呀!我罪業深重;煩惱、恐怕自己不能成就。這種人就注定不能成就了。為什麼不能成就呢?他不相信自己能成就,佛菩薩再大的神通、智慧、道力幫助他,也不行。佛菩薩是幫助能站得起來的人,他自己站不起來,佛菩薩對他無可奈何。所以說第一個是信自,第二個是信他。「他」是指佛法。佛在經典跟我們講這麼多道理、方法,我們相信依照這個理論,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自己決定能成就。所以先信「自」,後信「他」。相信「理」(道理),相信「事」。「事」從那裡來?「事」從「理」上來。「理」是清淨心、是真如本性(真心),所有一切萬象都是從「理」顯現出來的。這些現象怎麼會顯現出來呢?這裡有因有果,而且因果是連續的、循環的。前面一個因結了果,果又是因,因又結果,如此循環、重疊無盡的。這些事實我們都要能夠明瞭、能夠相信。從這裡建立信心,然後求「解」--求一切通達明瞭--,這樣子自己修行才沒有疑惑,才會有快樂,才沒有障礙。
學佛最重要的是親近一位老師,接受老師的教導,依照老師講的方法來修學
這是古今不變的正途。在中國古代,佛門教學,首先是五年學戒。這個「戒」不是三藏裡面的律藏,而是遵守老師的教誡,就是要遵守老師的規矩。這個學生將來是成功、是失敗,老師要負完全的責任,這就是師道。現在,實在說已經看不到了!為什麼呢?老師不負責任,學生也不認真學習,師道真的沒落了,這是時代的悲劇!學生對老師沒有尊敬心,老師對學生也沒有真正的照顧,也沒有真正成就他的願望和關懷。五年學戒,是中國人所講的「師承」。學的是什麼戒呢?簡單的說就是培養戒、定、慧三學的基礎。
廣欽老和尚《心出家,遠離顛倒是非煩惱》中提到
「不論你是大學生、是博士,還是不識字,都要從掃地、劈柴、煮飯等雜務苦行開始,慢慢消除你的業障,漸漸的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脫。過去的佛菩薩,他們是這樣做、這樣修,而得到解脫成就,我們現在循著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習的路徑而修,自然也會得到和佛菩薩相同的結果。否則,怎麼稱為學佛?學佛便是隨過去諸佛的作為,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掛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斷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腳踏實地,實際的身心修持。」
禪宗拜師也一樣
五年中老師叫學生幹什麼?分配一個工作,叫他老老實實去做,雖覺得枯燥無味,感覺在道場做了五年工,什麼都沒學到。其實他學到得到的東西太多了,不僅煩惱減輕了,更學到「福慧雙修」。
「福」 天天在道場裡面做工,就是修布施!用勞力修布施波羅蜜、修供養。每天這個不能聽、那個不能看,六根都給堵起來,收攝起來,心得定、心得清淨,這是「慧」。所以老師是在教你修福、修戒、修定、修慧。我們今天看高僧傳,便可看到古人這種教學法,能讓學生沒多久,就證果、開悟了。法華宗,天台宗道場也一樣,去修行,拜師之後,老師也是將常住工作分一樣給你,或是叫你掃地、或是叫你挑水、或是叫你去廚房打雜,然後叫你背經。但現在人呢?在一個道場,住上三、五十年,或住一輩子,即使讀經把三藏十二部統統都念了,還是不開悟;頂多只是得到一些佛學常識看得多記得多,對於斷煩惱開智慧一點幫助都沒有。
親近老師,老師指出一條路給你走
在剛剛走的時候,一定感覺枯燥無味,但是這個階段過去之後,那種歡喜是不可思議的,那是真正得到了東西的喜悅! 今天我們修學,犯了嚴重的錯誤,一開頭就想「廣學多聞」。而古德是從「斷煩惱」學起,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統統斷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後再「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一條正路,不能越級。現在人修學所犯的過失,就是不先斷煩惱,就開始廣學,還希望學得愈多愈好。像這種修學的方法叫「有解無行」,只在解的層面下工夫,對自己真正的工夫疏忽了;不去斷煩惱,不去修清淨心,其結果是增長邪見。他所知道的都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