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楊基宏師兄問題 :老師請問皈依是否有一定的儀式?我們跟老師學習六字真言功,算不算皈依了?
凡佛弟子皆知道「皈依三寶」是入佛門的第一件事,若是有人忽略這道手續,任憑他對佛教經典有多深的研究心得,究竟還是佛教門外漢,當然得不到佛弟子應得的法益。
普通一般「顯教」皈依是「三皈依」,惟「密宗」則於「皈依三寶」之上再加上「皈依上師」,稱為「四皈依」,為修學佛教密宗的初步,也是西藏密宗四加行之一。
「皈依」亦可譯為「歸依」。「歸」之者罪減,「敬」之者福生,「皈依」,歸向依靠的意思,也就是通過「皈依儀式」,正式成為佛教徒,並誓願終生信從三寶,直至未來解脫成佛。
普通一般「顯教」的皈依是「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後,再授持「五戒」,如此整個「皈依儀式」才算正式完整。
接受三皈依並受持五戒的男居士稱為「優婆塞」;女居士稱為「優婆夷」,也稱為近事男、近事女。
普通一般「顯教」總認為受持三皈依與五戒者,可以在解脫道路上前進,至少輪迥不會墮落到「畜生、餓鬼、地獄道」三惡道中去。
這種只要一唸幾唸即可往生淨土,只要買個「蓮位」做些「功德」即可消業消災解厄增福增慧。像這種不肯在「心地」上真實下苦功,投機取巧,走偏門,不負責任,推卸責任,欺騙群生,愚弄群生做法說法,存在於傳統佛教界已有五千多年歷史
至於【覺門】之皈依,在「三寶」之上,還要再加「皈依上師」,就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稱為「四皈依」,之後再授持「五戒十善八正道六度梵行」,再授持「八大人覺經」和「心經」,再發「四宏誓願」。
「五戒十善八正道六度梵行」,「佛法」整個概念都在這裡,不唸不授持不行,不唸不授持就沒有「佛法」的精神。
「心經」是佛法裡邊最根本的經典,談空性,其實一切「法」到最後就是「有」跟「空」兩個法門。
「四宏誓願」代表「戒、定,慧」。
【覺門】的皈依儀式,是比佛教任一宗任一派,更加正式,更加殊勝,更加完整,且辦完「皈依手讀」之後,5千多年來沒有任何宗派在開除「皈依弟子」,只有【覺門】有擔當,有作為,肯負責任,有開除「皈依弟子」制度。
學習「六字真言功」是學「氣功」學「養生」,不是學「佛法」,學「菩提」,沒正式「皈依儀式」,不算「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