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業』

何謂『業』?『業』是甚麼?可不可以消『業』?可不可以揹『業』

『業』簡單講,就是「行為,行為造作」與「動念,起心動念」。具體的講,就是你的脾氣和個性。你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叫做『業』

好的思想、好的行為叫「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為叫「惡業」,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業,叫「無記業」。

『業力』是「業」的力量,『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

眾生的『業力』有「非定業」與「定業」之分。

『非定業』在眾生「誠心懺悔」的感應之下,「佛」可以為其暫存或轉移。

『定業』則極難轉,除非發驚天之宏願,作極懇切之「大懺悔」與「大供養」,方有可能滅減。而「五逆十惡」之罪是必定要受報的,因為宇宙中的事物是平衡的。

【各人造「業」各人揹;各人「吃飯」各人飽】

若有任何人、任何團體說可以為你「消業」!替你「揹業」!該「人」絕對是邪師、魔眾;該「團體」絕對是邪教、魔道!

普賢普薩在《普賢行願品》中云:「普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既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那麼,如此大的罪業誰能背得起?

更何況『業』是你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和「脾氣個性」「所作所為」,自己內在的東西,就要靠自己親身去修正,親自去改正,外人是沒辦法,更不可能替你去做任何的改變或掯負!

所以『佛學』是「內學」;『修行修道』是在修「業」,也就是在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脾氣個性」;『學佛』則是在學習「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之道」。

『修行學佛學道』不是要成就哪尊『仙佛』或要往生那個『世界』!

身為佛弟子,大家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和心態!